欢迎进入荣氏商业联合会网站!您是第 1526889 位访问者
注册   登录  




关于荣氏

李经野与民国荣氏宗谱

当前位置:首页 > 追踪溯源

李经野与民国荣氏宗谱 发布日期:2016-11-12 14:58:30   来源:YILIN.RONG 

李经野与民国荣氏宗谱

山东曹县,位于鲁西南黄河冲积扇大平原上,这里南牵黄河故道,北枕泰岱圣山,境内平畴百里,百姓安居乐业。曹县境接界苏、豫、皖,现有人口约一百七十余万,是山东省第一人口大县。出县城往东四十里,有村曰荣楼。荣楼,顾名思义,村中姓氏以荣姓为主的村庄。其实追根溯源,荣姓本是外来户,原村村名本来叫猪毛刘庄。康熙年间,荣氏六十一世祖士濂公为谋生从曹县城西砖庙荣菜园徙居此地,自此子孙繁衍,瓜瓞绵绵,随着荣氏家族的不断壮大以及刘姓家族的式微,不知何时,村名就由猪毛刘庄改为荣楼了。

李经野与民国荣氏宗谱

荣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虽然荣姓分布全国,但人口仅有二十四万多人,在中国所有的姓氏中仅排列百家姓第二百七十七位。荣氏肇基汶水,源发昙山。荣氏先祖与西周姬姓同宗,周成王卿士荣伯食采于荣(今河南巩县西),因以封地为姓氏。春秋鲁人荣旗,字子祺,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小孔子9岁,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早年曾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学习,精通六艺,协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为儒家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唐玄宗时追为封“雩娄伯”,宋真宗时再封“厌次侯”,明世宗嘉靖年间最终追称”先贤荣子”,今曲阜孔庙东庑依然供奉其牌位,列第二十位。宋朝时荣諲(字仲思)第一次统修《荣氏宗谱》,即尊荣启期为鼻祖,尊荣子为一世祖,至荣諲为第四十六世。

 

[1]自一世祖荣子起,荣氏世居山东汶上,至四十七世荣碌,于南宋年间由汶上城北大庄堤口迁至曹县,“遍观地势,详察要会,见砖庙南祥光冲天,必有达人出期间,遂于斯卜居焉!”

 

[2]也许是先祖荣碌确具慧眼,定居曹县砖庙的荣氏子孙虽然并无达官显要频出,但先后也有数人中举为官者,据荣氏宗谱载:五十六世淮祖,明成化元年乙酉科举人,官至汝宁府通判。五十七世祖廪监,任北城兵司马。五十八世秀祖,明嘉靖科举人,任大城县教谕。五十九世勉祖廪贡,任肥城县训导。六十世珍祖庠生。祖孙相继世代登科,荣入文痒,祖先之余庆,昭然可见矣。

 

[3]到了六十一世时,砖庙荣氏分为了三支,其中士濂公(字宿东)迁往曹县城东猪毛刘庄,这就是后来笔者所在的老家荣楼村的由来。士濂公是县里的邑庠生,其独子俊(字君辅)亦是秀才出身,之后也出过若干秀才,但再无为官从政者,所以荣氏在曹县东荣楼村一脉子孙多以农桑为业。其中,也间医者和从商者,如族人开有“粉坊”,主要从事绿豆粉皮的加工。光绪十年所修《曹县乡土志》之“植物制造”篇载:“粉皮、粉条、粉面,以上三色皆绿豆为之”。可见,早在光绪年之前,“粉坊”加工已在曹县出现,至于族人从事“粉坊“之业肇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民国后,随着红薯种植在曹县的普及,族中人又尝试加工红薯粉,时至今日,“荣楼红薯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随着曹县荣氏族人的不断增加,分户外迁者越来越多,嘉庆庚申年间全族曾合修宗谱,之后再无续谱之举。清末,荣楼有同族锡山先生、字启东,幼读诗书,二十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屡试不第,遂在耕读之余设教馆并举岐黄之业,治病救人,福泽乡里。乡邑邑庠生张承潢曾专为启东先生立传:“一方耆宿也,学行纯笃,不矜名利,晚年习医,犹精脉理,所全活者甚众。”

 

[4]启东先生甚笃儒学,悲天悯人,认为曾子所弘“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乃为人伦正道,“每见世家子,衣食安饱温。谱牒弃置久,同族如越秦”而心有戚戚焉!所以重修族谱,追念父母、先人甚为重要。尤其启东先生到了晚年,多次呼吁族人,欲重修宗谱,惜谱未成,而先生已殁矣!启东先生哲嗣名本立(字德滋),承先人遗志,发愿续修族谱。荣氏自嘉庆庚辰修谱至民国已有一百多年,原谱湮灭,而族人陡增,若要确定修谱体例及理清关系实在困难。本立先生在走商族人时,大家协商力邀村北二里的土地庙村菏泽耆宿李经野先生做主修。

                                                          

公元1855年,是前清咸丰五年,就在这一年的农历十月,曹县城东北四十里之万春里土地庙村一个男婴诞生了,他就是幼年李经野。李氏祖上先是大明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成武县百王村,后又转迁于此,因建土地庙而得现村名。土地庙村与笔者老家荣楼村前后相隔二里地,淸属万春里管辖。1949年后两村先是隶属复成县,后共归属曹县龚楼乡土地庙村,龚楼撤乡制,现归并为苏集镇。

 

李经野,字莘夫;一作莘甫,晚年辞官归隐曹县后自号曹南遁士,又作曹南鈍士。他出生于清贫农家,天资聪颖,敏而好学。虽身处偏僻乡野而胸怀凌云之志,早年励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志在鱼跃龙门时。姥爷一家见幼年李经野是可造之材,也全力培养。李经野果不负众望,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李经野中举,进而于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会试,荣登三甲第九十一名进士。笔者曾祖父清濂公是一方名医,与李经野先生素有交往。笔者年幼时多次听村中老人讲述清廉公与进士李经野合作联合题主的往事。1993年,笔者到北京读书,一年后因种种原因被迫辍学,由于自幼喜爱文史和书画,之后便走上了绘画和文物鉴定之路。学习文物鉴定一定要多看实物,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曾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博物馆。记得1994年深秋的一天,我来到当时首都博物馆所在地国子监,无意中走进一片碑林,看介绍方知是中国元朝至清朝时期近600年来各个朝代的进士题名碑。忽然想起菏泽名儒李经野亦是前清进士,于是便在碑林里寻找李经野的大名,果然在一块光绪九年进士题名碑上,“菏泽李经野”五个字赫然在列。到现在我还记得看到李经野名字时那一瞬间的感觉,仿佛在他乡遇到经年的故知,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温暖袭来,第一次感觉自己离历史是那么的近。原来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出浪花,想到这些,因辍学而变得卑微的心一时高大并坚定起来。说实话乡贤经野先生的存在,确实成为一个时期笔者在京城闯荡的动力。

 

李经野进士及第后,同年6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因表现优秀,次年,便被留京任命为户部主事。虽然李经野多年位居户部中枢,1906年次第被任命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和福建司郎中兼财政处提调内仓监督等要职,但他并不改鲁人本色,他品性敦厚,为官清廉,不避权贵,更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山东省办理昭信股票时,当权者按田亩硬性摊派,使百姓苦不堪言,他即以“此乃扰民之法”据情上奏光绪皇帝,朝廷旋严令禁止。

 

光绪三十三年(1907),已是李经野在京居官的第24个年头,这一年李经野遭遇到了从政以来的第一个重大挫折,因为他得罪了权倾朝野的袁世凯,被朝廷贬至数千里之外的边陲廉州,对于这次变故,曹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淸光绪三十三年,李悲愤国势积弱,力主博求西洋政体,举行宪政,遭当权者猜忌。袁世凯等人乘机发难,罗织罪名,参奏李经野,李被贬为廉州知府。

[5]李经野贬官边陲,对他自身来说肯定是一件不幸之事,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正是这一次远足亦成就了李经野一世廉吏的清名,

 

廉州今属广西北海的合浦县,旧属广东省。当时因地处边陲,经济凋敝,文化落后。李经野到任后减免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一时人心大变。他为了便利交通,号召廉州绅商募款重修毁于大火的西门江上的金肃门桥,廉州百姓为感谢李经野的惠爱,请其亲书“惠爱桥”三字,百年后,此匾额仍高悬桥顶。此外他又大力兴办学校,开启民智,倡导文明,亲捐俸禄建味经书院、又重修东坡亭、东山寺、海角亭等名胜。后又出资将闲置的考棚园欣尝楼改建为廉州府图书馆,这是廉州地区第一座官办的图书馆,亦是当时广东最早的官办图书馆。

 

1910年,三年知府期任满,朝廷宣调李经野改任湖北造币总厂总办。彼时的他宦海沉浮近三十年,年龄已近花甲,国势的衰微,政客之间的相互倾轧,使他对官场彻底失去兴趣,尤其是这次远离朝廷中枢,更使他真正认清了大清王朝行将就木的真相,促使他毅然称疾辞官归乡。据史载,李经野离任时,廉州父老箪食壶浆,长途相送,依依不舍。并赠“万民伞”两把,“千人匾”一块,其政绩载入廉州史册。

 

1910年春,李经野回乡定居曹县城南后,盛邀同样退隐故乡的好友、前清进士徐继孺、姚舒密、陈继渔等人,共同组织曹南诗社,从此深居简出,诗酒东篱。

 

正如菏泽居士李循杜所说:“南村有荣氏,谊多葭莩亲”,土地庙村与荣楼村为近邻,数百年间,两村儿女互相通婚,多有姻谊。民国23年,本族本立公上门拜请李经野先生出山主修族谱,时经野先生已年届耄耋,他慨叹:“余老矣!无能为”。但先生桑梓情深,又念及两村旧谊新亲,虽不能亲力亲为,慨然应允担任总监定,并“役姪辈孙辈与曾君子诚往任”。翻检民国《荣氏族谱》可知,李经野先生所说姪辈为李梦月(字穆卿)和李梦庚(字焕启),二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测当为土地庙村人。所说曾子诚先生,名广恂,字子诚,曹县人,晚清邑增生。一方名医,生卒年不详,民国期间曾协助谢焜校注曹县名儒徐继儒遗著《曹南文献录》。有诗四首载入民国七年成书的《曹南诗社唱和集》卷十二,土地庙村亦有曾姓家族,或为土地庙村人,其他无考。除李经野所提三人外,谱中出现一位“菏泽居士李循杜”,他作《为荣氏代修谱》序长诗,生卒年亦不详,但从其长诗序之“家祖允鉴定,任事姪及孙”句可推断,当为李经野之孙。李经野娶妻临清广西巡抚徐延旭之三女,目前资料所知,李经野至少有三男一女,长男名失考,次子李梦莲,字实卿;三子李梦徵,字善卿;知有女嫁往成武,名不详。另据《曹县志》载,民国24年,刚刚主政山东的韩复榘亲自来曹拜望李经野,欲聘请其孙李序安出任山东教育厅长兼韩之秘书,李经野婉言谢绝。李偱杜是否就是李序安,也未可知。在李氏家族的帮助下族谱于1935年春功竣,于是本立公将谱稿送呈李经野先生寓目,经野先生不负总监定之职,亲自校订全稿,并欣然命笔,为《荣氏族谱》作

《曹县荣氏重修族谱序》长序:

(民国二十四年李经野作《荣氏族谱》序)

尝观世之治也,承平即久蹈常习,故人心日即安逸散漫偷惰,故於之当举者,往往浸以颓废。上而朝章国典,下而谱牒家规,靡不皆然。及乎时之乱也,世变日亟,人怀穷愁自危之心,而穷则返本,于是思欲振敝举废,勉为其难,此所以近年来各修族谱者不可胜数也。太抵人心日就偷惰者,败亡之兆也!人心思欲振举者,兴复之机也!余因推其事理有如此者。

         

曹邑荣氏之谱,自嘉庆年间创修,迄今已百余年矣!乃得二十世本立其人者,慨然以续修族谱为己任,任劳任怨,走商族人,责以大义,尊宗子并谕以祭田所裕,墓木所䰞,将豫为建祠,计勿得仍旧消耗也!族人服其言之正也!是以一云,续谱莫敢有违言者。又以族中乏人,于是躬亲敦请邻村之能其事者相助为理,余老矣!无能为,役侄辈孙辈与曾君子诚往任其事,余乐观其成焉。稿即具,本立奉以来,跪而言曰:"请为鉴定而序之"。余披阅一过,其体例略仿晁氏旧谱,仍之新续者分三门,每门一册,合旧谱共四册。旧谱编辑有未合者,为改订之,惟旧谱仅有始祖林图,以下至六世,以其间有失讳,难列世系,而世系图自七世秀公起,似觉未安,今为补出始祖世系一行,其间失讳者,但注明几世下至七世秀公以相接引焉!又旧谱每页世系后俱附以说。今代远年湮,讳字多至失考,族中更无能为之说者,但就其族人所开之世系为之序,注曰:某村某世而已,呜呼!世运循环,无往不复。修谱一事能为者自为之,不能为者亦倩人为之。足见人思旧德,庶几世风有转移之机也夫!

 

清授通议大夫、广东廉州府知府、在任候补道、光绪癸未科进士菏泽李经野拜

时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春月

 

(民国二十四年李经野作《荣氏族谱》序)

 

《荣氏族谱》除李经野先生赐序之外,亦有上文提到的曾广恂作《曹县荣氏续修族谱序》;李循杜作《为荣氏代修谱》长诗为序,另有名张承潢者为荣本立先生之父作《淸邑庠生启东荣先生传》。张承潢系曹县人,生卒年不详。其父为光绪拔贡张君铭,字西箴,民国期间曾任曹县第二任孔教会会长,生卒年无考。父子二人皆为“曹南诗社”成员,且张君铭与李经野交好,张承潢当为经野先生子侄辈。《曹南诗社唱和集》录有其《咏蝉》诗一首,借物言志,诗境高雅脱俗,名咏蝉实为以蝉喻人,读来不由发人深思:

选得深林寄此身,居高吟弄谢红尘。

非关羽薄难乘化,到处风多易怆神。

乔木荒凉悲故国,离弦凄切触行人。

秋来音閟知时变,阅尽炎凉自抱真。

 

民国二十四年,《荣氏族谱》由曹县会文斋刻板刊行。族谱的顺利刊印,首先得力于本族邑庠生荣启东、荣本立父子的殷勤走商,更得益于菏泽名儒李经野先生及其子侄、弟子的无私襄助,李循杜在序言中描述了当初《荣氏族谱》创修之初的困难:“督修者识超,自叹族乏人。不文不妄作,代修乞诸邻”

 

[6],正如斯言,假如没有李经野先生的慨然相助,族谱单靠荣氏一己之力怕很难修成。今天曹县的荣氏家兴族旺,敦亲睦邻,这与每一位族人的尊祖敬宗,知往鉴今是分不开的,而族谱正是把家族团结联系在一起的纽带。1997年,山东汶上召集江苏无锡、河北枣强等地荣氏重修族谱,这一次曹县荣氏根据民国所修之谱,很快理清谱系,在先祖荣碌离开汶上一千余年后顺利归宗,让每一个曹县的荣氏子孙知往鉴今,这是每一位荣氏子孙都应该永远铭记和感念李经野先生的遗荫。李经野退处乡里后,不问政治,寄情泽畔之吟。他一生作有一千多首诗词,此外亦为曲阜、单县纂修两部县志,家乡的方志事业其居功至伟。

 

李经野28岁中进士,离开故乡时正少年才俊;1910年辞官归隐故里,彼时已皤然一翁。自幼读圣贤之书,立志经邦治国济世救民,但故乡30年后依然贫穷落后,对百姓疾苦看之在眼、痛之在心。他出身淸贫之家,知道靠天吃饭、在一抔黄土里讨生活乡亲的不易,所以每遇“欠年”时便在曹县城东南冷店村开设粥场,广救饥民。民国二年春,曹县大旱。李经野亦作《食苜蓿》诗忧怀:“旱久春蔬少,榆钱价并论。”在他老家土地庙村,有李家大片桑林,彼时土地庙四周村庄的饥民都跑到李家桑林里捋嫩桑叶充饥。李经野先生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每每嘱咐家人“如遇穷人上树采叶,要视若不见,千万勿大声喝斥,免得受惊吓而摔伤。”。

 

[7]老先生心地善良,关心乡闾疾苦,尤其是对老家土地庙村四周的乡邻倾心相助,所以数十年后,四周村邻还在感念土地庙李家的好!

 

1943年,89岁的李经野于曹县辞世,身后归葬故土土地庙村。1966年,文革祸起,已经谢世23年的李经野作为晚清的进士和封建遗族在劫难逃,自然也处于被批判的行列,据说村中某李氏后人作为造反派头头亲自掘开了先祖李经野的坟。听老人们讲,李经野的墓葬极深,虽然入葬已二十余年,打开棺木时面色如生,顶戴花翎、衣帽蓝衫簇新依旧。据说,后来柏木棺材做了生产队的大门;随葬品被作为封资修毁坏一空;更可恨的是,老人被曝尸荒野,尸骨不知所终。经野先生一生尊崇儒教,克己复礼,对子孙更是言传身教,没想到时间才过去二十几年,而世道人心却覆地翻天,这大概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吧!









首页  追踪溯源  荣氏动态  全国分支  族益会  荣氏商会  基金会  商学院  企业家俱乐部  大事记  招贤纳才
版权所有:无锡荣氏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无锡  |  网址:http://www.rongfamily.com
您是第 1526889 位访问者   苏ICP备17000747号-1
X关闭
X关闭
 
QQ在线咨询

荣氏家族网
(QQ咨询专线)
2715976636